争怎路由网/杀毒教程/内容

ipv6是什么?IPV6进展前景!

杀毒教程2022-09-13 阅读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
 

ipv6是什么?IPV6发展前景!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它是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译: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目前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

  IPv6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每个人将拥有更多IP地址。

  6月6日,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举办的“世界IPv6启动日”活动在全球启动,这意味着IPv6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随着全球IPv4地址相继告罄,我国很早就在积极布局向IPv6过渡,目前由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标准已有数十种,预计年底我国将进行测试。

  平安证券研究员邵青认为,IPv4向IPv6的过渡将会是漫长和渐进的过程,预计现有网络升级成纯IPv6网络至少需要10年时间,短期内不会带来行业内爆发式的商业机会,但从受益程度而言,路由器、交换机等硬件厂商受益最大。

  IPv4地址告罄

  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而我国IPv4地址数量仅为3.30亿,地址资源缺口巨大。

  此外,互联网在各种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方向快速发展,IP地址的需求量也将呈爆炸式增长。据悉,我国未来IP地址需求总量高达345亿,面临的IP地址紧缺形势极为严峻,而IPv6的发展和普及则是扭转现状的根本解决方案。

  按照计划,6月6日起,美国主要商业网站和受财政支持的1万多政府网站都将支持IPv6,而欧洲、日本、韩国等也都开始了IPv4到IPv6的过渡工作。

  中国也高度重视IPv6的发展,已经明确了IPv6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2012年3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并发布了《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议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IPv6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任务。按照国家统一部署,2013年年底前,将开展IPv6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演进路线,2014年至2015年实现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

  截至2012年5月底,全球共有197个国家申请获得IPv6地址,其中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巴西、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等。中国拥有的IPv6地址数约为美国的一半。

  明年开展商用试点

  平安证券研究员邵青认为,IPv6网络的建设将是漫长的过程,根据部署规划及行业发展规律,预计现有网络升级成纯IPv6网络,至少需要10年时间,但在2015年前后,IPv6网络成熟度将会与IPv4相当。

  业内人士介绍,在互联网最为重要的TCP/IP协议簇中,IP协议工作于网络层,对应的硬件为路由器、交换机、家庭网关、机顶盒,因此IP协议由IPv4升级为IPv6,上述硬件须支持IPv6协议,而对物理层、链路层的线缆、网卡、光电转换器等设备不受IP协议升级影响。

  平安证券建议,在设备商层面关注具有上述硬件设备的厂商,如中兴通讯烽火通信 、星网锐捷 、佳讯飞鸿 等公司。

  作为IPv6的主力,电信运营商正在积极进行试点,并规划IPv4向IPv6过渡的具体时间表。中国电信计划2013年底前开展大规模IPv6商用试点,中国移动9省市现网开展IPv6试点,中国联通 也已开展了大量IPv6技术实验和小规模试点,预计未来两年开展IPv6规模商用。

  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张继平介绍,目前仍然还存在IPv6内容源和终端较为欠缺、设备成熟度不足等困难,都有待在下一代互联网专项中共同推进和解决。

ipv6是什么?IPV6发展前景!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