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2.2源路由欺骗攻击
在通常情况下,信息包从起点到终点走过的路径是由位于此两点间的路由器决定的,数据包本身只知道去往何处,但不知道该如何去。源路由可使信息包的发送者将此数据包要经过的路径写在数据包里,使数据包循着一个对方不可预料的路径到达目的主机。下面仍以上述源IP欺骗中的例子给出这种攻击的形式:
主机A享有主机B的某些特权,主机X想冒充主机A从主机B(假设IP为aaa.bbb.ccc.ddd)获得某些服务。首先,攻击者修改距离X最近的路由器,使得到达此路由器且包含目的地址aaa.bbb.ccc.ddd的数据包以主机X所在的
网络为目的地;然后,攻击者X利用IP欺骗向主机B发送源路由(指定最近的路由器)数据包。当B回送数据包时,就传送到被更改过的路由器。这就使一个入侵者可以假冒一个主机的名义通过一个特殊的路径来获得某些被保护数据。
为了防范源路由欺骗攻击,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措施:
·对付这种攻击最好的办法是配置好路由器,使它抛弃那些由外部网进来的却声称是内部主机的报文。
·在路由器上关闭源路由。用命令no ip source-route。
3、拒绝服务攻击及预防措施
在拒绝服务攻击中,攻击者加载过多的服务将对方资源全部使用,使得没有多余资源供其他用户无法使用。SYN Flood攻击是典型的拒绝服务攻击。
SYN Flood常常是源IP地址欺骗攻击的前奏,又称半开式连接攻击,每当我们进行一次标准的TCP连接就会有一个三次握手的过程,其连接过程如下图所示:
而SYN Flood在它的实现过程中只有前两个步骤,当服务方收到请求方的SYN并回送SYN-ACK确认报文后,请求方由于采用源地址欺骗等手段,致使服务方得不到ACK回应,这样,服务方会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等待接收请求方ACK报文的状态,一台服务器可用的TCP连接是有限的,如果恶意攻击方快速连续的发送此类连接请求,则服务器的系统可用资源、
网络可用带宽急剧下降,将无法向用户提供正常的
网络服务。
为了防止拒绝服务攻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对于信息淹没攻击,我们应关掉可能产生无限序列的服务来防止这种攻击。比如我们可以在服务器端拒绝所有的ICMP包,或者在该网段路由器上对ICMP包进行带宽限制,控制其在一定的范围内。
·要防止SYN数据段攻击,我们应对系统设定相应的内核参数,使得系统强制对超时的Syn请求连接数据包复位,同时通过缩短超时常数和加长等候队列使得系统能迅速处理无效的Syn请求数据包。
·建议在该网段的路由器上做些配置的调整,这些调整包括限制Syn半开数据包的流量和个数。
·建议在路由器的前端做必要的TCP拦截,使得只有完成TCP三次握手过程的数据包才可进入该网段,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本网段内的服务器不受此类攻击。
总之,要彻底杜绝拒绝服务攻击,只有追根溯源去找到正在进行攻击的机器和攻击者。要追踪攻击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其停止了攻击行为,很难将其发现。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在其进行攻击的时候,根据路由器的信息和攻击数据包的特征,采用逐级回溯的方法来查找其攻击源头。这时需要各级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4、针对其他
网络攻击行为的防范措施
协议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是黑客惯于使用的攻击方法,但随着计算机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攻击行为千变万化,新的攻击技术层出不穷。下面将阐述
网络嗅探及缓冲区溢出的攻击原理及防范措施。
4.1 针对
网络嗅探的防范措施
网络嗅探就是使
网络接口接收不属于本主机的数据。计算机
网络通常建立在共享信道上,以太网就是这样一个共享信道的
网络,其数据报头包含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只有硬件地址匹配的机器才会接收该数据包。一个能接收所有数据包的机器被称为杂错节点。通常账户和口令等信息都以明文的形式在以太网上传输,一旦被黑客在杂错节点上嗅探到,用户就可能会遭到损害。
对于
网络嗅探攻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进行防范:
·
网络分段:一个
网络段包括一组共享低层设备和线路的机器,如交换机,动态集线器和网桥等设备,可以对数据流进行限制,从而达到防止嗅探的目的。
·加密:一方面可以对数据流中的部分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另一方面也可只对应用层加密,然而后者将使大部分与
网络和
操作系统有关的敏感信息失去保护。选择何种加密方式这就取决于信息的安全级别及
网络的安全程度。
·一次性口令技术:口令并不在
网络上传输而是在两端进行字符串匹配,客户端利用从服务器上得到的Challenge和自身的口令计算出一个新字符串并将之返回给服务器。在服务器上利用比较算法进行匹配,如果匹配,连接就允许建立,所有的Challenge和字符串都只使用一次。
·禁用杂错节点:安装不支持杂错的网卡,通常可以防止IBM兼容机进行嗅探。
4.2 缓冲区溢出攻击及其防范措施
缓冲区溢出攻击是一种系统攻击手段,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当然,随便往缓冲区中填东西并不能达到攻击的目的。最常见的手段是通过制造缓冲区溢出使程序运行一个用户shell,再通过shell执行其它命令。如果该程序具有root权限的话,攻击者就可以对系统进行任意操作了。
缓冲区溢出对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要有效地防止这种攻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程序指针完整性检查:在程序指针被引用之前检测它是否改变。即便一个攻击者成功地改变了程序的指针,由于系统事先检测到了指针的改变,因此这个指针将不会被使用。
·堆栈保护:这是一种提供程序指针完整性检查的编译器技术,通过检查函数活动纪录中的返回地址来实现。在堆栈中函数返回地址后面加了一些附加的字节,而在函数返回时,首先检查这个附加的字节是否被改动过。如果发生过缓冲区溢出的攻击,那么这种攻击很容易在函数返回前被检测到。但是,如果攻击者预见到这些附加字节的存在,并且能在溢出过程中同样地制造他们,那么他就能成功地跳过堆栈保护的检测。
·数组边界检查:所有的对数组的读写操作都应当被检查以确保对数组的操作在正确的范围内。最直接的方法是检查所有的数组操作,通常可以采用一些优化的技术来减少检查的次数。目前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检查方法:Compaq C编译器、Jones & Kelly C数组边界检查、Purify存储器存取检查等。
5、结束语
未来的战争是信息战争,而
网络战是信息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对抗,实际上是人与人的对抗,它具体体现在安全策略与攻击策略的交锋上。为了不断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必须充分理解系统内核及
网络协议的实现,真正做到洞察对方
网络系统的“细枝末节”,同时应该熟知针对各种攻击手段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出处:viphot)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