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很多个领域,尤其是对于大企业来说,从MIS系统到ERP、分销、物流、供应链、OA、EIP(企业信息门户)等等,几乎渗透到工作中的每一个角落。当我们谈论信息化时,也往往从这些独立的系统入手,讨论各个系统该选哪家公司的产品,该怎样进行实施,实施的主角从来都是软件公司和软件公司的产品,而对于起重要作用的企业信息中心,他们却成了上传下达的喉舌,但如果项目失败后,最有可能成为替罪羊的却仍然是信息中心。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是软件产品不好?企业管理落后?还是项目管理失控?当然,一个失败的项目可以找出上千个失败的理由,但本文的重点不是来分析失败的原因,时代在变,信息在发展,我们未来该怎样做?企业未来的信息化该如何发展?答案只有一个,充分发挥企业信息中心的作用,为企业信息中心准确定位。
说到定位,我们先回顾一下企业信息中心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我们把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在国内,由于专业化的产品少,社会上软件人才匮乏,一般大企业都有自己的软件研发队伍,企业信息化的重任基本上都由信息中心来完成,信息中心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威;第二个阶段,从90年代中期以后到现在,这段时间,中国成立了成千上万个软件企业,也产出了成千上万种软件,企业没有必要再开发相同的软件了,同时,原来企业信息中心的人员也大量流入到软件公司去,再加上补血不足,就造成了企业信息中心的人才缺乏,使得企业信息化的主角不再是企业自己;第三个阶段是现在以后,企业信息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企业内部运行着多个系统,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从几个到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系统运行着,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IT黑洞”和“信息孤岛”,该如何解决?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里应该重新发挥企业信息中心的作用,当然即不能像第一阶段那样完全自力更生,也不能像第二阶段那样被动,要做到既能够吸收外部的技术力量,又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去。
有人说,解决“信息孤岛”的关键是企业应该选用统一家软件公司的产品,但现实是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有如此全的产品线,并且在每个方面都做的足够好,而且替换掉原来运行的软件无论从成本、时间周期、风险等因素考虑都几乎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要解决企业内部信息孤岛问题,只有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来解决,但是企业又没有太强的技术储备,怎么办?让企业重新开发所有的系统是不可能也是不科学的,那么企业就应该借助外部的技术力量-采用更为高效的开发工具,随需而变,搭建有自己公司特色的系统(当然这要求企业有一定的开发能力,并且所需求的系统没有成熟的、出色的软件可选)。
什么是高效的开发工具?让我们再回忆一下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一般来说它分为三个阶段: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框架,历史的发展证明,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以及最新的面向框架技术,每一次变革都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
开发平台也是业界吵过一段时间的概念,但是由于开发平台太过依赖于平台本身的技术,而同现有的主流技术不相容,如J2EE和.NET体系,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讲,在互联网应用开发领域能够被大家广泛接受的恐怕也只有J2EE和.NET这两大平台体系,其它任何所谓的第三方平台厂商几乎都没有多少存活的空间,而面向框架的开发技术是依托在主流的平台技术之上,采用开放的框架技术,直接生成源码,不受平台本身的限制,同时它又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应用开发过程的框架体系,它的粒度比.NET、J2EE等相关开发工具粒度更大,让开发者更容易、更方便地搭建自己的应用系统。
框架(Framework)是一个“可复用”的、“半成品” 的应用。它预先设置了应用的体系结构,概括了数据访问框架、业务对象框架、工作流框架、权限管理框架、业务规则框架、报表框架等内部体系及框架之间的相互联系。另一种说法是,框架是可被应用开发者定制的应用骨架,使开发者能够在此基础上定制自己的应用系统。
UCML正是基于框架理论而开发的第一个面向框架的开发工具,它基于组件重用和面向框架技术,可以让企业快速、高质量地定制自己的应用系统,而基于UCML的应用系统可以完全无缝地集成在一起,解决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
由此可见,CIO完全可以摆脱过去只做选型、只做规划的尴尬局面,自主地把握自己和企业的命运,从战略高度把企业的信息化带入一个更深层次的高度。
……